2020-03-19 14:14:31
阳春三月,东风和煦,杨柳抽芽,鸟语花香,象征着蓬勃生机和希望。
然而,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,你却感到困倦疲乏、哈欠连连?总觉得头昏想睡觉,而且睡醒后精神不佳,起来没一会儿又觉得困,干一小会活又困得不行,只要给你一张床就恨不得睡到“天荒地老”。下面补肺丸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:
你是不是控制不住自己的“懒洋洋”呀?其实,你不是“懒”哦,而是被“春困”了!
春眠不觉晓,春困知多少?
“春困”,顾名思义:春日精神倦怠。
对于“春困”这一生理反应,并不是现代创造的新词,早在千年前,古代诗词和中医书籍对“春困”就有记录。
“宋·曾巩《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》诗:金地夜寒消美酒,玉人春困倚东风。
诗中描述祥符寺的夜晚寒冷,喝着美酒来驱寒,美人却迎着东面吹来的春风,露出了无精打采、昏昏欲睡的神态。
“春困”是怎么引起的?
“《黄帝内经》对“春困”简单地作了解释:春气者,病在头,年高气弱,清气不能上升头面,故昏闷尔。
中医认为,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,即“天人相应”。人要健康长寿就须顺应自然变化规律。
▲ 冬季寒冷,为了减少热量消耗,阳气内敛,气血运行减慢,人体处于“冬藏”状态。
▲ 到了春季“养阳”,人体的气血活动开始活跃,对应着“阳气升发”状态。如果阳气上升至脑窍,则神清气爽,头脑灵活。
▲ 但是,像中老年人,本身气就不足,加上气血活动习惯了冬季“慢生活”的节奏,身体一时没反应过来,阳气不升,则气血、营养物质无法运送至大脑所致“春困”,出现头昏脑胀、疲劳烦闷。
春困不是病,就怕“假春困”
你是“真春困”还是“假春困”?
之所以“春困”,是人体应对季节转化而自然做出的调节反应,我们感到疲惫无力很正常,健康人能很快适应这些变化。
但是,其中也可含有一些病理因素,这些人的“春困”则需要注意,可能是疾病的表现。
有些人本身患肺系疾病,肺脏就有问题,肺功能很虚弱,很可能出现严重“春困”的假象;有些中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差,经常少气懒言、神疲乏力等,以为是“春困”,其实是肺气虚(肺气不足)的信号,可能是老慢支、慢阻肺、肺气肿等肺系疾病的先兆。
“春困”现象是因供应大脑的气血不足所致,要分辨是“真春困”还是“假春困”?先关注下你的肺部是否健康,肺功能是否正常哦!
春困要知晓,肺气少不了
为什么要关注肺部健康?大家知道“肺主一身之气”,这不仅关系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,还涉及人体之气的生成,全身气血的运行!
“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肺朝百脉,主治节。《血证论·脉证死生论》:载气者,血也;而动血者,气也。
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,经肺的呼吸,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,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,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,包括为大脑供应充足的气血。
▲ 肺气充沛,气机调畅,则血运正常。
全身的血脉均统属于心,心气是血液循环运行的基本动力,而血液的运行,又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,即肺气有助心血运行。肺通过呼吸运动,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,促进血液运行。
▲ 反之,肺气虚弱或壅塞,呼吸功能减弱,必然会导致机体气机的阻滞不畅或升降出入的异常,则可变生多种病理变化。
肺气虚(肺气不足),人体气不足,无力推动血液向大脑运行,则导致心血运行不畅,大脑供血不足,产生晕沉欲困,心悸胸闷,声音低怯,体倦乏力,甚至出现咳喘无力,咳声低弱,气少气喘,动则加重等症状。
三大妙招,破解“困”境
“清·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·打春》云:是日(立春日)……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,曰咬春,谓可以却春困也。
中国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,在立春这一天,要买个萝卜来吃,叫做“咬春”,据说这样可去春困。
1、膳食调节
清淡饮食,多吃时令食材,多吃一些“白色”食物,比如白萝卜、百合、山药等,加强补肺宣肺作用,调节春困,少食辛辣之物,切忌进食生冷寒凉的食物。
2、居家“八段锦”
八段锦其动作舒展优美,健身效果好,编排精致,动作完美,长时间的练习可以疏通经络、培补真气。经络得到舒展、气血流布全身,肺气充沛,人体正气充沛。
3、补肺气,补强肺功能
对于肺气虚(肺气不足)人群,尤其是患老慢支、哮喘、肺气肿等肺系疾病的人,可通过补肺类中药,补充肺气,补强肺功能,加强肺动力,帮助气血上行心脑解“春困”。
为了不辜负这一抹春光,补肺丸小编还想提醒一点,除了食补、健身、药补,别忘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哦!早睡早起,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,中午小憩15-30分,缓解“春困”疲劳。让我们神采奕奕,拥抱生意盎然的春季吧!